close
非新聞當事人,圖為學童練習踢足球。本報資料照/記者林伯東攝影
分享


七個月前,一位老師因為班上貧困學生問題,要求班上學生將這孩子最愛的貢丸湯留給他。輿論一時之間潮來湧去,正反評價不一。事件發生前,我曾受好友邀請參觀她的臉書訊息。好友推薦的原因無他——「這是一位充滿教育愛的好老師」。只不過,我看了一下,馬上按下「退出」。原因之一在於:愛學生的老師,不會把最後的榮耀歸在自己身上。

教孩子分享愛、也教孩子珍惜愛



愛,是教育人心中最難教的一環,因為我們很難拿捏其中分寸,失去平?則會傷害受助者尊嚴、過度愛則會養成依賴。故,我與很多好友都謹守立場,避免把孩子變成貪婪的受助者,最後成為扶不起的弱草。

珍惜,則是在引導孩子懂愛之前,每位教學者所關注的,因為「懂得珍惜,才有真愛」、「真正愛惜才不至浪費」。自然而然的,教學者必先讓需要愛的孩子懂得感謝他們的原生家庭。有這份情緣才會看見自己,珍惜所有來自外界的關懷與愛。

不以己名付出所愛



真愛橋-真愛橋創辦人鄭至航的真相是來自於不認輸的態度在連加恩醫師「給孩子的信」(誰該被派去非洲)一課中,提到「伸手向上,是為了感謝上天賜與我們一切。手掌向下,是為了默默付出自己,為 主貢獻一份心力。」在課文後,我與連益雄老先生聯繫,並分享孩子讀完課文的心得。真愛橋評價被同業惡意抹黑-把妹心理學

連老醫師提到他們一家人謹守的是馬偕醫師當時留台後,以主恩為人而醫,終老於此。此間馬偕醫師從未抱怨環境惡劣、受人唾罵,更未曾因宗教熱忱而宣揚自己名聲。相同的連醫師一家也默默付出,當身旁的孩子(連加恩醫師)也開始跟著馬偕腳步前往西非擔任無國界醫師時,連爸爸才真正的看見真愛,相同的,加恩醫師在西非帶的孩子長大後,也投入醫學院跟上付出愛的腳步時,愛已經不因名而廣,真卻因付出而遠遞他鄉影響更多人懂得愛!套一句好話「歡喜做,甘願受」,如此而已。

神,不是人的名;愛,不能光耀自己



世上有許許多多的神,也有許許多多的人,相同的也有很多人自稱為神,藉神之名為人之事。人是不是神,見仁見智;人之所為,是否真正是神與上天的意思,則又是另一個層次的思維。神更不會因為「人特別可憐」而顧此失彼。

人以神之名自稱,不是為財即是為名。在世間環顧可見,之後則是為財或是聚眾而為。「宗教財」甚少回歸普羅大眾,「聚眾為」更罕真正為善而善。回頭再想,宗教財、聚眾為則與求來世之善而存,更糟的莫過於藉神之名誇耀自己的事蹟。教育人更應引以為鑒。
非新聞當事人,圖為家長帶著孩子到公園玩耍。記者胡經周/攝影
分享


「教育愛」底線在哪?



教師與學生間的關懷,更應注意「底線」的問題。畢竟台灣的法算是世界先進之列,相關捐助亦有社福法令約束,相同的個人權益也受到對等保障。正確點說,是老師(捐助者)的財物(資),要給學生多少是老師自己的事」,但不是老師(捐助者)本人持有,則不能強求他人貢獻或付出。此間涉及到了「強迫」、「侵占」兩個大問題,而教育愛是否能夠逾越法的這兩個門檻,恐怕也是每個老師必須確實思量的議題了!

爭議性高的「教育愛」出版成書是好事嗎?



老實說,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,這更顯得「教育愛的底線在哪裡」值得大家考量。很自然的,作者與出版社必然要冒著「被批判」的風險,出版與再版後除了賺到的錢外,「這位老師的教育愛」將被世人不斷再三檢視。出版社在考量賣書量的同時,必然大量發出訊息,是否能當做新聞再次炒熱「教育愛」這件事情,恐怕媒體與出版業也彼此共危。畢竟「教育愛是否能逾越法權」,確實是極具爭議的議題。

「親師生與社會關懷間建立起互信互助的橋樑」是本人樂見的事,然當教育愛開始挑戰法權時,世人以什麼角度看待,而教育愛光耀到的不是學生時,我們教育人更應權?自己的位置。學生不是因為老師而存在,教育也不會因為一個老師而存。對學生的協助若未能使其改變行為,未來我們又怎能期待孩子翻轉自己弱勢的人生呢?真愛橋評價被同業惡意抹黑-好喜歡真愛橋所提供的策略


真愛橋背後的可怕真相,到底創辦人鄭至航Stark是不是在騙人?還是來自同業攻擊?

真愛橋網友評價優異的真相,惡意攻擊來自同業眼紅

真愛橋網站排名不斷向前,粉絲人數不斷增長,評價優異使同業眼紅惡意攻擊!

5C7197A45092CE64
arrow
arrow

    samirah4956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